拥抱新时代 青春向远方——我校校长崔新有寄语2018届毕业生

时间:2018-07-02浏览:659

亲爱的同学们,各位家长、各位老师:

离歌起仲夏,桃李又芬芳。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,见证属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8届毕业生的光荣时刻。首先,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!向关注学校发展、关心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家长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!向为同学们成长成才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!

时光匆匆,转眼间,毕业如期而至,我们有幸见证了你们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稳重的蜕变。有缘相聚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日子里,作为校长,我与大家一同成长,共同进步。还记得,在你们入校时开学典礼上,我以“梦想起航,不负青春”为题,和你们共话“昨天、今天和明天”,希望你们能铭记历史、珍惜当下;坚定目标、学有所成;不逐俗流、不负青春。如今你们学成毕业,即将开始更加绚丽多姿的五彩人生,衷心为你们的成长进步而自豪。

青春如初春、如朝日。正如李大钊所言,“故青年者,人生之王,人生之春,人生之华也”。临别之际,作为师长、作为校长,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位毕业生更加懂得珍惜稍纵即逝的大好青春,志存高远、奋发拼搏。今天,我以“拥抱新时代,青春向远方”为题,用四个关键词来与你们话别。

第一是家国情怀

晚清重臣李鸿章曾无奈地评价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中国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而我们这代人却是极为幸运的,生逢盛世,正值伟大新时代,见证着中华民族“三千年未有之大优局”。从“变”转“优”的局面,是过去数百年无数仁人志士勇于担当、筚路蓝缕赢得的,来之不易!因此,希望同学们铭记“家国情怀”四字。作为一个世纪前的“90后”,毛泽东、周恩来等革命先辈勇于担当,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追求民族独立、实现民族复兴的大旗,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,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,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。而你们作为当代的“90后”,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。永远不要以为这是一句空话,“青年强则国强,青年进步则国进步”,你们的样子便是国家的样子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到,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,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,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。希望同学们担当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,树立家国情怀,在开拓人生、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。

为了加深印象,我给大家念一段比你们还要年轻的,当年的青年人光辉的语言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一段引言——1835年,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》中这样写道:“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,那么,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,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;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、有限的、自私的乐趣,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,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,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,而面对我们的骨灰,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。”

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,我希望你们打好坚实基础,怀揣理想信念,牢固树立英勇的家国情怀,为自己、为社会、为国家,像我们的先辈一样,贡献青春力量。

第二是定位格局

王国维曾言,“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。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,此第一境也;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,此第二境也;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,此第三境也。”这人生三境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不忘初心、从容自信、勇往直前,最终必能收获苦尽甘来的成功。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,希望同学们不计较一时一地的成败得失,不追求虚幻的成功捷径,能够跳出“小自我”,拥抱“大格局”,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,学会思考、善于分析、正确抉择,做到稳重自持、谦恭自省、坚定自立,让每一个平凡的“小自我”都能折射出非凡的意义,成就人生的“大格局”。

第三是终身学习

大学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,仅仅标志着同学们一段学业的结束。然而,学海无涯、学无止境,过去学习中的不足、今后世界的变化,都需要同学们不断学习领悟、积极化解应对。古希腊哲学家说“知识即美德”,我国古人也说“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”,敬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当今学习化生存时代的内在要义,学习能使人目视万里、通晓古今,能使人完善自我、提升能力。“学业有尽,学习无尽”,希望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活到老、学到老,用知识拓宽生命的广度,用思想累积生命的厚度,在学习中获取前行的力量。

当今的时代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时代,创新成为国际竞争中最核心的一项本领。获取创新本领的基础就在于不断学习。美国、芬兰、以色列、新加坡、日本都是创新能力名列前茅的国家,固然有很多因素使他们在创新领域一直保持领先地位,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习。1872年,日本就颁布了一个全民学习的法令,法令中明确规定:邑无不学之户,家无不学之人。芬兰年人均读书量74本,以色列年人均读书量34本,新加坡年人均读书量36本,而中国大陆年人均读书量仅为4.5本。不学习无以前进。中学、大学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,希望大家学会学习、终身学习。

第四是道德修为

古人讲,“德者,本也”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道德之于个人,之于社会,具有基础性的意义,做事为人的第一要义即是修德。修大德者方能勇担当,方能成大业。习近平总书记也说,“一个人只有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其才方能用得其所”。因此,希望同学们牢记‘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’的道理,学会自省、学会自律,在“立言、立行、立德”上下苦功,涵养形成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品格,“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的担当和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情怀,铸就高尚的道德修为,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。
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祝愿各位毕业生都能如大鹏般扶摇直上,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,不负我们伟大的国家,不负你们伟大的人生。

最后,再次祝贺和祝福你们,2018届全体毕业生!明天你们就成为了我们的校友,真诚祝愿你们青春转场向远方,前程似锦无限量!记得常回来看看!谢谢大家!